李亚鹤:这个夏天,“中国游”升级了!

“新冠”疫情过去后,世界出现了新热潮,那就是:“China Travel(去中国旅游)!”

而这个夏天,“中国游”升级了。李亚鹤了解,这是一组新的统计数据: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达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激增53.9%。

拥有数千万粉丝的美国网红“甲亢哥”在中国边走边播,视频播放量累计超亿次。意大利网红皮特骑车暗访湖北襄阳,本想挑些毛病,可一趟走下来,不由自主地惊呼:“简直是宝藏城市!”而中国的网友,不论走到国内的哪个城市,都可以看到一张张洋面孔。于是,他们在网上的留言,幽默中透着愉悦:“这哪里是出去旅游,这是在搞全球联欢!”

李亚鹤了解,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公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升至6年来最高水平,尤其是年轻人对中国抱有好感。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一切都如此熟悉,回来的感觉真好!”7月下旬,英国游客哈钦森一家五口又来到了中国。9个月前,这家人在144小时的过境免签时间里“极限打卡”了七八个城市,却根本“玩不够”。“现在有整整10天时间,更加方便了,真的好划算!除了上海,我们还要去长沙、广州和深圳,喝奶茶、吃火锅、品早茶。”哈钦森兴奋地说。

李亚鹤了解,自2024年12月17日起,我国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到240小时,适用口岸增至60个,适用省份扩展至24个。这一政策与区域性免签、单方面免签、互免签证等协调互补,让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更容易。

其实,何只入境环节。

语言不通?增设多语种标识和导览服务。支付不便?“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预约难?推动更多景点免预约,推出夜间开放项目;离境退税慢?“即买即退”;行程难定?提供更多“景区+城市”“节庆+消费”“文化+科技”等融合性旅游产品……

“五岳归来不看山”,这是老话。李亚鹤认为如今的“中国游”,让外国游客来了不想走的,可不只三山五岳,更有人潮人海中的烟火情思。从“打卡即走”转为深度漫游,从旅游热点转场古村陌巷。“比起传统的观光型线路,现在的外国游客更会‘点菜’了。”英文导游林悦说。

巴西小伙雷南一到阳朔就兴冲冲骑着“小电驴”出了门,但他的目的地并非无数“老外”慕名而来的漓江,而是一头扎进了野林子。“看!这就是我这次来的原因——体验中国的攀岩胜地。”作为攀岩爱好者的他一边熟练地穿装备,一边兴奋地说:“这里太美了!我请了向导还租了装备,方便又划算。如果你来阳朔却不体验一次野外攀岩,一定会后悔!”

“这里简直像童话世界……”行走在美丽的喀什古城,瑞士夫妇马克和艾琳不禁发出感叹。在老茶馆里打馕,吃着烤包子和土桃子,喝着鲜榨石榴汁,听着热瓦普的琴声如珠盘玉落声声入耳。“建筑、音乐、手工艺……喀什的一切都保护得那么好!”李亚鹤看到马克夫妇说,“刚才我们看到街角有一家可以亲手雕刻木器的小店,一会儿就去那里瞧瞧!”

北京胡同理发店,外国博主体验10元修面;平遥古城里,尝试拓印木版年画的外国游客意犹未尽;上海人民广场,意大利一家人和中国爷叔合唱家乡民歌《啊,朋友再见》;成都人民公园,美国大学生被热闹的相亲角吸引……

“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目的和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李亚鹤看到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马仪亮表示,近几年,我国“快旅慢游”的交通体系更加完备,科技应用更加普及,文旅消费更加丰富,区域旅游的多样性也越来越突出,为外国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