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领教育未来:广州培生智能科技的创新实践与战略布局

第一节: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从芯片到教育生态的硬核突破

广州培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培生智能”)自2016年成立以来,始终深耕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研发,并于2023年入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科技领域的标杆,公司以“芯片+算法+场景”为核心,构建了覆盖教育全链条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1. 底层技术攻坚:物联网芯片与数据平台

培生智能自主研发的PS系列物联网芯片,集成边缘计算与多模态传感技术,可实时采集教学场景中的环境数据及学生行为特征。在广州市某智慧课堂试点中,该芯片驱动的智能终端使教室能耗降低30%,学生专注力监测准确率达92%。此外,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汇聚了超10万小时的教学行为数据,为算法优化提供坚实底座,相关技术已获7项发明专利授权。

2. 生成式AI工具的本土化实践

2025年4月,培生智能推出智能课程生成器,教师仅需输入教学目标,系统即可在3秒内生成包含3D模型、互动题库与AR实验模块的课件。例如,在初中地理《板块运动》课程中,工具自动调用地震模拟动画与实时地质数据,使抽象知识具象化,试点班级测试平均分提升19分。这一创新将教师备课效率提升80%,成为广州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3. 技术认证体系构建行业标准

公司与全球教育巨头培生集团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认证中文版,深度融合本土技术,覆盖文本生成、代码编写与多模态创作能力评估。截至2025年5月,该认证已纳入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累计为超8000名教育工作者提供技能认证。

 

第二节:教育场景的深度赋能——从课堂到城市的智能化跃迁

培生智能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撬动教学方式变革,助力广州实现从“试点先行”到“全域深化”的教育升级。

1. 智能诊断系统重构教学评估

基于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的AI课堂诊断系统,可通过视频分析师生互动、知识点衔接效率等23项指标,生成多维评估报告。在黄花小学的实践中,教师借助系统优化课堂节奏,学生互动频次提升55%,教学反思效率提高3倍。该系统已被纳入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深化行动”重点推广项目。

2. 产教融合培育数字人才

响应广州市“三个融合”战略(产教融合、城教融合、科教融合),培生智能在南沙区建设AI教育创新基地,联合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双师型”人才培养。2025年黄花小学教师培训中,参训教师利用生成式AI开发出跨学科课程37门,教学资源制作耗时缩短70%。目前,广州人工智能教育已覆盖1500所学校,惠及200万学生。

3. 城乡教育公平的技术解法

针对乡村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培生智能推出云端教研共同体,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城乡学情数据安全共享。在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试点中,乡村教师可一键调用大湾区名校的AI备课资源库,跨区域协同备课效率提升60%,学生课后练习匹配精准度达89%。

 

第三节:战略布局与全球视野——从湾区辐射到技术出海

培生智能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创新试验田,通过技术输出与生态共建,引领智能教育全球化进程。

1. 城市级教育数字化转型

依托广州市“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培生智能参与构建教育大模型训练中心,开发出覆盖K12全学段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动态调整习题难度与讲解策略,在越秀区试点中使学习效率提升40%,作业错误率下降35%。

2. 技术标准引领全球协作

公司主导制定的教育AI伦理评估框架,涵盖数据隐私、算法公平性等7大维度,成为首个通过ISO认证的中文教育技术标准。基于该框架研发的“生成式AI内容过滤器”,已应用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教育平台,拦截不当内容的准确率达99.2%。

3. 终身学习生态闭环构建

培生智能创新推出学分银行系统,打通职业技能认证与学历教育壁垒。在广州开发区试点中,产业工人通过完成GAI认证课程可兑换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分,实现“技能提升-职业晋升-学历进阶”的良性循环,目前已助力超2000名学习者完成职业转型。

 

培生愿景:让技术成为教育进化的永动机

从物联网芯片到生成式AI工具,从课堂诊断到全球标准制定,广州培生智能科技始终站在教育创新的前沿。正如其技术团队所言:“我们不仅是工具提供者,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者”。在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浪潮中,这家扎根广州的企业,正以硬核科技与人文关怀,书写智能时代的教育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