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华董事长:陶渊明的桃花源到底长啥样

 每到三四月,桃花盛开的时候,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所谓桃花源,是他笔下构筑的理想之地,那里桃花繁盛、草长莺飞,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甚至不知今夕何夕。自从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邂逅了“桃花源”,几乎人人都会问:《桃花源记》在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原型?

  “桃花源”美在哪里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如果不仔细推敲,对于这个所谓的“桃花源”,我们看不出有什么特别,毕竟,桃花林和农田很多地方都有。

  那这“桃花源”到底美在哪里,以至于才如此吸引人?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首先,一定要注意这四个字“中无杂树”。如果对日常生活有过观察,你肯定就知道这么写有多讲究——全是桃树,没有其他树木。就这么一开场,就把“桃花林”的秩序感体现出来。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其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几句景色描写,用22个字,描绘出了一幅自然画卷。

  再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是说,自然条件孕育了农耕文明的人间烟火,从空间维度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画卷。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最后,“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从时间的维度,讲述了桃花源的前世今生,一幅鲜活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

  通过“武陵渔夫”的眼睛,寥寥数语,没有一个字的废话,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怪不得,桃花源又被称为“世外桃源”。

  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对于写字楼、单元房、格子间里的“打工人”来说,怎能不向往这样的田园风光呢?